國產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作為分析實驗室的“眼睛”,是進行定量、定性分析重要的基礎儀器。過去,市場長期被進口品牌占據,但近年來,國產儀器奮起直追,在核心性能與應用拓展上取得了長足進步,正以高性價比和本地化服務贏得市場認可。一、核心性能解析:從“可用”到“好用”的跨越衡量一臺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優劣的關鍵在于其核心光學性能與系統穩定性。國產儀器在此方面的突破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1.光學系統的精度與穩定性光譜帶寬:早期國產儀器多為固定帶寬,如今主流產品已普遍實現多檔或連續可調的光譜帶寬...
查看更多
技術文章
首頁-技術文章11-4
國產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作為分析實驗室的“眼睛”,是進行定量、定性分析重要的基礎儀器。過去,市場長期被進口品牌占據,但近年來,國產儀器奮起直追,在核心性能與應用拓展上取得了長足進步,正以高性價比和本地化服務贏得市場認可。一、核心性能解析:從“可用”到“好用”的跨越衡量一臺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優劣的關鍵在于其核心光學性能與系統穩定性。國產儀器在此方面的突破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1.光學系統的精度與穩定性光譜帶寬:早期國產儀器多為固定帶寬,如今主流產品已普遍實現多檔或連續可調的光譜帶寬...
查看更多10-24
上海分光光度計的分析精度與使用壽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配件與耗材的可靠性。從核心的光源模塊到易耗的比色皿,每類產品的選擇都需兼顧適配性、性能與穩定性。掌握科學的選購方法,是實驗室精準檢測的基礎保障。明確品類特性與適配需求是選購第一步。配件與耗材需按功能精準分類:核心功能類如賽默飛世爾的長路徑樣品池支架,需嚴格匹配特定機型,其支持的比色皿規格(5至100mm)直接影響檢測適用性;光源類如燈模塊,需關注波長范圍與穩定性指標;易耗耗材如比色皿,其300-900nm透光范圍需與檢測需求...
查看更多10-23
超微量分光光度計通過創新的光路設計與微量檢測技術,僅需1微升樣品即可實現高精度檢測,其核心原理如下:一、光路設計與液柱形成儀器采用上下檢測板結構,利用液體表面張力在檢測板間形成固定厚度的液柱(如0.05mm或0.2mm),替代傳統比色皿。液柱高度作為光程,確保光路穩定,同時避免因光徑不一致導致的誤差。部分機型配備可變光程技術(如0.02-1mm動態調節),通過實時吸光度數據自動調整光程,擴展檢測濃度范圍。二、光源與檢測技術配備高穩定性光源(如脈沖氙燈或LED),壽命長達500...
查看更多10-22
在化學實驗室、環境監測站和制藥車間里,UV紫外光度計憑借光與物質的奇妙作用,輕松破解溶液中物質濃度的秘密。這種儀器為何能實現定量分析?其核心原理源于19世紀建立的朗伯-比爾定律,這一規律如同連接光強與濃度的“橋梁”,為現代分析化學奠定了重要基礎。UV紫外光度計的測量邏輯,本質是利用物質對特定波長紫外線的選擇性吸收特性。不同分子結構的物質,其電子躍遷能級存在差異,就像每種物質都有獨特的“光學指紋”——在特定波長下會呈現強吸收峰。例如,核酸分子對260nm波長的紫外線有強烈吸收,...
查看更多10-13
在生命科學、藥物研發等前沿領域,樣本常常珍貴如金,體積微乎其微。傳統分光光度計動輒需要數百微升的樣本,已然無法滿足需求。此時,超微量分光光度計應運而生,它僅需0.5-2μL的樣本,便能快速、精準地完成核酸、蛋白質等物質的定量與純度分析。那么,這臺精密的儀器是如何工作的呢?讓我們深入其內部,一探從光吸收到數據輸出的完整流程。核心原理:朗伯-比爾定律超微量分光光度計的理論基石與經典儀器無異,即朗伯-比爾定律。該定律指出,當一束平行單色光通過均勻、非散射的溶液時,溶液的吸光度(A)...
查看更多10-10
目前,超微量光度計已廣泛應用于分子生物學實驗室、臨床診斷機構及生物制藥企業。在基因編輯研究中,它可快速定量CRISPR實驗中的核酸載體;在臨床檢測中,能高效分析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中的樣本濃度;在生物制藥領域,可用于重組蛋白藥物生產中的核酸雜質定量。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光度計正朝著更小體積、更高靈敏度、更智能化的方向邁進,未來將在核酸研究與應用領域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為生命科學研究與臨床診斷提供更高效、更精準的技術支持。在分子生物學研究、臨床診斷及基因工程等領域,核酸定量是至關重...
查看更多